隐身於台北信义区四四南村旁的「WAVE 波」,是台湾少见的以色列特拉维夫-雅法(Tel Aviv-Yafo)主题餐厅,主理人波阿斯从亲访以色列20多次的旅行经验汲取灵感,揉合道地美食、调饮、甜品,以及小型策展、文化交流等主题活动,尝试让以色列文化在台北如水波般向外扩散,正如石头投入水中所产生的阵阵涟漪,看似从容、平稳却充满力量。
坐落台北信义区的「WAVE 波」以色列主题餐厅。(摄影:izzie pang)
主理人波阿斯的心之所向
异国料理在台湾遍地开花,源自日韩、东南亚、中东、欧陆、美洲⋯⋯等地的美味在街道巷弄间飘香,无论是道地的庶民小吃、讲究的精致珍馐都嚐得到,但「WAVE 波」主打的以色列料理实属少见。主理人波阿斯本业为科技业,最初访问以色列多是为了出差,但随着造访次数渐多,逐渐爱上当地人自由、随性却能远瞩的性格和视野,也对以色列悠久而广博的文化与历史心生好奇;不过,当被问到为什麽着迷以色列文化到为它开一间餐厅?波阿斯直言:「说不出个所以然。」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乡以外的心之所向,那份连结难以言说,更像是种命定。
餐厅入口与外带窗口。(摄影:izzie pang)
以色列街头摄影作品装饰店中。(摄影:izzie pang)
千年古城雅法成灵感
放眼以色列,特拉维夫-雅法最令波阿斯倾心。雅法是一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港口小城,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,城内建筑多由石头垒建而成,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彷佛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;相较之下,特拉维夫显得年轻许多。原来特拉维夫始建於20世纪初期,当时雅法人口快速增长,大批犹太移民不愿负担昂贵房价转而在北方紮根,新兴聚落与现代城市因而逐渐成形,其发展甚至超越了雅法,最终两者在1950年合并为特拉维夫-雅法市,形成新旧并存的独特城市样貌——特拉维夫成为以色列政经中心,雅法则是艺术家驻守之地,人文气息浓厚。
户外座位区。(摄影:izzie pang)
带看「WAVE 波」空间中的以色列与犹太文化元素
下定决心开店後,雅法成为波阿斯构思餐厅样貌的主要灵感来源,有关以色列与犹太文化的装修、摆饰亦一同形构空间。来自1900至1960年代的以色列老海报散落店中,或关於光明节(Hanukkah)的教条,或为早期牛奶、啤酒等食品的宣传广告;出自以色列艺术家的烛台雕塑点缀角落,其金属媒材皆取自烽火连天的加萨走廊,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、和平的期许;厕所的设计也很有意思,门上的手势图样在以色列意味着「等一下」,幽默应用让人会心一笑,而拱门上头的橘色灯光,则象徵着地中海美丽的夕阳。
店内以诸多1900至1960年代的以色列老海报装饰。(摄影:izzie pang)
左为描绘光明节的海报;右为厕所门口,门上的手势图样在以色列意味着「等一下」。(摄影:izzie pang)
以色列艺术家以加萨走廊上的金属媒材制成的烛台雕塑。(摄影:izzie pang)
不仅如此,店中央旁边缘斑驳、轮廓不规则的墙面带有哭墙意象,向内的墙面挂有犹太家庭门框上总会出现的门框经文盒(Mezuzah),盒内放有写上《希伯来圣经》指定经文的羊皮纸,带有保护、提醒之意;向外则刻上诙谐的品牌宣言:「我们专注於以色列文化与美食,欢迎不同族群来此,即使是 ”TAX COLLECTOR” (税吏)也不例外。 」在以色列传统故事中,税吏是非常不受欢迎的,波阿斯希望藉此传递更多包容与爱,同理不同理念的人们。宣言下方的文字与数字,则是「WAVE 波」在犹太历法中的诞生年份——「5781」,每个角落都藏有与以色列文化有关的线索。
店内带有哭墙意象的不规则墙面。(摄影:izzie pang)
左为门框经文盒(Mezuzah);右为「WAVE 波」的幽默品牌宣言(摄影:izzie pang)
户外、室内座位区同享惬意氛围
店内不单有充满以色列文化意涵的装饰增色,整体气氛也营造地十分迷人。户外、室内座位区仅以一扇嵌有玻璃的木门相隔,无论落座何处都颇有置身雅法老城街边享受惬意午後的氛围,而空间整体以草绿色系搭配木质呈现,温润同时带点活泼气息。
靠窗的室内座位区。(摄影:izzie pang)
开放式厨房与吧台区。(摄影:izzie pang)
其中,户外区是从街边向内推的小庭院,花草环绕,三俩好友选坐长桌、一人面向小巷在高凳上落座都是享受;入座室内靠窗座位,则能感受後方开放式厨房和吧台、窗外街道的活力;若想享有更为私密的用餐体验,也有更为隐密的桌位、包厢可选择。
户外座位区。(摄影:izzie pang)
镜面上方字样为「WAVE 波」品牌识别,右边视作抽象的「波」,下排则是「wave」,整体呈现如希伯来文的轮廓。(摄影:izzie pang)
「WAVE 波」餐点推荐:鹰嘴豆泥、法拉费和羊肉料理
对於餐点,波阿斯抱持着同样程度的讲究。品嚐中东料理,鹰嘴豆泥是标配,「WAVE 波」共推出5种口味分别以鸡肉沙威玛、加利利牛羊碎肉、海法地瓜、法拉费(falafel)⋯⋯等主食呈现,每道套餐附有以色列式传统蔬果切丁沙拉(台湾、欧美国家常见做法为切片)、软Q的pita口袋饼,以及三道以色列风味小菜。
鹰嘴豆泥套餐共有5种口味选择。(图片来源:WAVE 波)
以色列沙拉多将蔬果切成丁後装盘上桌。(图片来源:WAVE 波)
以往嚐鹰嘴豆泥,总是因为沙沙的口感而却步吗?「WAVE 波」特别在制作时融入了以色列芝麻酱与希腊初榨橄榄油,让豆泥口感更绵密、风味更丰富,入口时真的非常滑顺,值得一试;如果喜欢辛辣风味,绝对要搭配店家每天新鲜现做的自制「青辣酱」,巴西里、香菜、橄榄油等食材揉合的微辣香气爽口又解腻,让餐点更唰嘴。
鹰嘴豆泥套餐附上主食、沙拉、pita口袋饼、3道以色列小食。(图片来源:WAVE 波)
若是初嚐鹰嘴豆泥,不妨点份「法拉费」(falafel)试试,这道以色列传统小食将鹰嘴豆泥、蔬菜捏成丸後下锅油炸,口感外酥内软、风味则有芝麻酱提香,豆子的味道不会过浓,非常适合想尝试又怕受伤害的鹰嘴豆泥初心者。
法拉费。(摄影:izzie pang)
说到中东料理,也不得不提羊肉,「WAVE 波」提供许多羊肉入菜的菜色,从初阶到进阶版都有:「摩洛哥雪茄卷」将炒过的牛、羊肉末与青辣椒一同卷入饼皮後,下锅油炸至表面呈金黄色後上桌,其中饼皮特别选用润饼皮,口感更为紮实、饱满,连同内馅一口咬下,香辣气息在嘴中四溢,非常爽快;羊肉经过快炒、油炸後已几乎没有羶味,想吃羊又怕羶味也能放心尝试。
摩洛哥雪茄卷。(摄影:izzie pang)
摩洛哥雪茄卷以润饼皮包裹牛、羊肉末与青辣椒下锅油炸,口感酥脆、风味香辣。(摄影:izzie pang)
如果爱吃羊肉,推荐来份「嫩煎羊排」,有别於多数店家喜欢将羊排处理至没有羶味,这道羊排几乎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,简单配点焦香洋葱、番茄一起享用就很过瘾,想清清味蕾时另有鹰嘴豆泥可搭配品嚐。
嫩煎羊排佐鹰嘴豆泥。(摄影:izzie pang)
更多以色列文化的踪迹
饱餐一顿後,别忘了到店中央的陈列柜逛逛,这里汇集了以色列艺术家、设计师的各种创作,像是前面介绍过的Mezuzah,以及光明节陀螺、服饰、金工饰品等小物,引领人们透过在地创作者的表达深入认识以色列文化。此外,「WAVE 波」官方IG时常会发布介绍以色列旅游、文化、饮食⋯⋯等相关内容的贴文,若离店後仍意犹未尽,不妨按下追踪,在线下和线上都成为这道以色料波浪的一阵涟漪。
店内的以色列小物陈列贩售区。(摄影:izzie pang)
波 WAVE JAFFA
website・IG
地址|台北市信义区庄敬路178巷13号1楼
电话|( 02)2722-3099
资料、图片|WAVE 波
部分摄影|izzie pang